小兒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點,現主要介紹如下:
【推法】
推法在小兒推拿臨床應用相當廣泛。有直推法、分推法、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種。
1.直推法(圖196)醫生用拇指橈側緣,或用食、中兩指指面附著于治療部,做單方向的直線推動
動作要輕快連續,一拂而過,如帚佛塵狀,以推后皮膚不紅為佳。手法頻率每分鐘約250~300次。
推動時必須行直線,不可歪斜,以恐動別經而招患。
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“線狀穴位”和“五經”穴等。
功效:清熱解表,止瀉通便,除煩安神。
主治:外感發熱、腹瀉、便秘、驚惕煩躁等癥。
2.分推法 用雙手拇指羅紋面以穴位為中心向兩側作分向的推動,稱為分推法,又稱為“分法”
本法運用時,兩手用力要均勻、柔和協調。一般分推20~30次。
常用于額前、胸部、腹部、背部、腕掌部。
功效:分理氣血,調和陰陽。
主治:發熱、咳嗽、腹脹、便秘等癥。
3.合推法 合推法是與分推法相對而言,又稱合法、和法
動作要求同分推法,只是推動方向相反。
適用部位同分推法。
功效:和陰陽,理氣血。
主治:發熱、腹脹、便秘等癥。
在臨床上合推法常與分推法配合使用,一分一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。
4.旋推法 醫生用拇指羅紋面輕附于治療的穴位上,做順時鐘方向的環旋移動。即:◎
旋推法僅依拇指在皮膚表面作旋轉推動,一般不帶動皮下組織。手法頻率每分鐘150~200次。
主要用于“五經”穴。
功效:健脾和胃,補肺益腎。
主治: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、肺虛咳嗽等小兒虛證。
【運法】
運是運轉的意思,在治療部位做弧形或環形推動(圖197)稱為運法。亦有人稱運推法.屬推法的一種。也是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。
醫生以拇指羅紋面,或用中指羅紋面,附著于治療穴位,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推動?;蛟谘ㄖ茏髦芏鴱褪嫉沫h形推動。
運法在操作時,一是宜輕不宜重,僅是皮膚表面摩擦,而不帶動皮下組織。二是宜緩不宜急,每分鐘頻率約 80~100次。
宜用于弧線狀穴位或圓形穴位。
功效:清熱除煩,寬胸理氣。
主治:發熱、胸悶、嘔吐等癥。
【捏法】
以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治療部位做對稱性的擠壓、捻動,稱為捏法。
若以捏法施于脊柱,就稱為捏脊法。由于此法善治小兒“疳積”,收效神奇,所以又稱為“捏積法”。下面介紹捏脊法(圖198)的兩種操作方法。
1.醫生雙手呈握拳狀,以食指中節的背側緊貼于患者脊柱兩側,拇指伸直前置,并對準食指中節橈側掌面,而后將皮膚捏起,并輕輕擠壓、捻動,雙手交替,緩慢移動向前(圖198 a)。
2.醫生雙腕下垂拇指伸直,指面向前,與食、中兩指指面相對;以拇指指端掌面分別緊貼于患者脊柱兩側,食、中兩指與拇指相對用力將皮膚捏起,并輕輕擠壓、捻動,雙手交替,緩慢移動向前(圖198 b)。
捏脊(積)的操作一般均由龜尾穴開始,沿脊柱兩側而上止于大椎穴,一般連續操作5~6遍。結合病情,對需加強手法刺激的患兒,常用捏三提一法;
即先捏脊一遍,從第二遍起,每向前捏三次,雙手在同一平面同時用力向上提拉一次;或者對重要穴位如腎俞、脾俞、肺俞諸穴位處進行提拉。在提拉皮膚時,常聽到較清脆的“嗒、嗒”聲,這屬于正常的筋膜剝離聲。
另外在捏法應用時以拇指指端掌面為力點,而不能單純以拇指指端為力點,更不能將皮膚擰轉。捏起肌膚過多,則動作呆滯不易向前推進,過少則易滑脫;用力過重易疼痛,過輕又不易得氣。
功效:調整陰陽,疏通經絡,健脾和胃,促進氣血運行,改善臟腑功能,增強機體抗病能力。
主治:小兒疳積、消化不良、佝僂病、腹瀉等病癥。
此法常用作小兒保健,增進食欲,強壯體質。
捏脊法除小兒推拿應用以外,對成人的失眠、神經衰弱、慢性胃腸功能紊亂等虛弱患者也同樣有治療作用。
【掐法】
用拇指指甲去按壓體表治療部位的一種手法,稱為掐法,本法刺激性強,力量集中,有以指代針之意,所以也稱為“指針法”??捎靡约本然柝实幕颊?。
以拇指指甲為力點,對體表穴位進行按壓。掐法操作時,宜垂直用力按壓,不宜摳動,以免損害皮膚。
當掐法施用后常繼以揉法,以緩和手法刺激,減輕局部的疼痛反應。掐法施用次數一般以5~6次為宜,或中病即止,不宜反復長時間的應用。
可適用于頭面及手足部痛覺敏感的穴位,如人中、老龍、十王等穴。
功效:開竅醒腦,回陽救逆。
主治:小兒驚風、昏厥等癥。
小兒腹瀉的推拿法治療方法: 方法一:分陰陽,清大腸,清小..[詳細]
西安附兒中醫醫院“兒童發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育疾病名醫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