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氣候炎熱,雨水多,濕度大,人體容易出現全身困重、神疲乏力、頭暈心慌、食少納呆、惡心嘔吐等癥,中醫稱之為“疰夏”,民間又稱為苦夏,是夏季的常見病、多發病,以老年人和小兒多發,用中醫分型治療效果很好。
暑熱傷津型
發熱,少汗或無汗,口渴,多尿,煩躁,神情疲倦,唇紅干燥,咽紅,食少便溏,舌質較紅,苔薄,白或薄黃,脈細數。小兒指紋紫。
【方藥】
王氏清暑益氣湯。西洋參、麥冬、淡竹葉、知母、白薇、陳皮各10克,石斛、粳米各15克,鮮荷葉(帶梗)、西瓜翠衣、鮮蘆根各30克,生甘草6克。每日1劑,水煎服。
暑濕困脾型
神疲乏力,四肢困重,嗜睡懶言,身熱不揚,惡心嘔吐,脘腹痞脹,口膩納呆,便溏不爽,舌質淡紅,苔白膩或微黃膩,脈濡數。小兒指紋淡紅。
【方藥】
藿樸夏苓湯。藿香、生苡仁、赤茯苓各15克,厚樸、姜半夏、杏仁、白蔻仁、豬苓、淡香豉、澤瀉、通草各10克,滑石30克,生甘草6克。每日1劑,水煎服。
脾胃虛弱型
精神萎靡,嗜臥倦怠,氣短懶言,肢軟乏力,面色蒼白,食欲不振,大便稀薄,舌質淡,苔薄白,脈濡細。小兒指紋色淡。
【方藥】
理中湯。黨參30克,炒白術15克,姜半夏、陳皮、厚樸、炒白扁豆、澤瀉、神曲各10克,干姜、吳茱萸、白蔻仁、炙甘草各6克。每日1劑,水煎服。
氣陰兩虛型
平素氣虛,又感受暑濕,倦怠乏力,頭暈目眩,神疲嗜睡,虛煩不安,口渴自汗,食欲減退,形體消瘦,舌胖有齒痕、苔薄、脈細弱。小兒指紋色淡。
【方藥】
李氏清暑益氣湯。黃芪30克,太子參、炒白術、葛根、五味子各15克,炒蒼術、黃柏、升麻、澤瀉、炒神曲、陳皮、青皮、麥冬、當歸身、白芍各10克,炙甘草6克。每日l劑,水煎服。
中醫理論認為,養生要注重金木水火土五個方面的平衡。常觀..[詳細]
西安附兒中醫醫院“兒童發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育疾病名醫..[詳細]